英国医院见闻
日期:2014-12-27 17:08:54 来源:宁波市中医院
2013年9月17日,来自于全省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组成的29人赴英学习团,满怀着期待和憧憬,踏上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旅程。三个月后的今天,已回到祖国的我,发自内心地对省厅、医院道声“谢谢”!感谢你们的前期铺垫和支持,让我专业、学习都大有收获,这也将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
一、NHS医疗体系
英国全民健康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NHS成立于1948年, NHS的主要经费来源于税收。作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大项目开支,2013年政府拨款1200多亿英镑,占GDP 9.6%。NHS为全英国7000多万人口服务,可说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公立医疗系统之一。NHS的分级保健体系为:
1.Primary Care (基础医疗服务体系)
包括社区医生(GP)和社区医院。每一个英国居民都得在家居附近的一个GP诊所注册,看病首先约见GP。任何进一步的治疗都必须经由GP转诊。
在英国社区医院很普遍.大城市除了几所综合性医院外,几乎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医院。社区医院规模不大,从十几张床位到几十张床位,但医院内部一应俱全.这里收治各类手术后康复的病人和无法在家中护理的病人。另一方面,病人在家中的社区医疗服务,这里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其中介入服务的人员除医生,护士之外还有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营养师,语言康复治疗师,社区服务队及志愿服务人员等分工很细的服务人员参与病人在家中的医治和护理。
2.Secondary Care(二级保健)
以医院为主,包括急症、专科门诊及检查、手术治疗和住院护理等。为那些真正需要住院的人服务。
3.Tertiary care(三级保健)
日间看护中心、护理院,为那些出院后生活不能独立、家中无人照顾、还需进一步康复治疗的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还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政府以其引以为傲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展现在世人眼前,当我近距离接触、了解NHS, 其丰富的医疗资源令人羡慕!英国是一个真正做到了集预防、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国度!在医院所有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包括一日三餐;病人就医整个流程有人陪同,无需挂号收费;住院无需家属照顾;出院后康复期生活不能自理的不仅提供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甚至提供包括购物、清扫居所等服务;而这一切都是由政府买单。英国每个公民都享受平等的医疗资源,每个家庭不会因病致贫,你说医患关系会不和谐吗?
二、 格洛斯特郡医院
我们护理组一行10人都在同一家医院——格洛斯特郡医院学习。格洛斯特郡医院位于距离伦敦2个小时火车车程的格洛斯特郡的小镇上,为镇上六十几万人口服务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床位近800张,员工近8000名。其中注册护士和助产士2100人,医生800名,600多名物业员工,近200名卫生保健科学家,400多名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如物理治疗师和言语治疗师。
医院的价值观:倾听,帮助,优质,提升,合作和关怀。
医院2012年业务量:19,800人次的计划住院病人,64,000人次急诊住院病人,74,000人次日间手术病房病人,658,000人次门诊病人,13万余人次急诊病人,病理诊断200多万例,理疗、职业康复93,000人次,32,000血透人次,410,000特检人次,日手术量达到230台,平均住院日4.5天。
医院有一支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致力于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医疗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感染防控部、医学工程部、后勤部、教育培训发展部等各个部门紧密合作,确保医院高速运转,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
三、专业收获
这所医院对我们的到来还是非常重视的,专门由负责护理教育的主管制定每个人的工作学习表,从中也体现了医院重视沟通,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在制定时间表之前,主管一对一跟我们交流,根据自己的专业,可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想去的科室,想学的东西,他们都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因为十个人专业方向不一样,而且他们重视效果,所以花了很多精力通过跟临床沟通,设计出个性化的时间表,他们的敬业精神我们都为之感动!
作为一个搞院感的护理人员,我去了手术室、ICU、急诊室、口腔科、内镜室、消毒供应中心、血透等重点科室,零距离地接触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景,为NHS丰富的医疗资源所折服!起先,我们感慨,医院工作效率太低了!医疗资源太浪费了!但深层次领悟后,英国是一个真正做到了身心治疗护理的国度!护理管理体制也跟国内有很大差异。不到一千张床位,两千多名护士,在我们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目前的中国我们的医疗模式还是治疗疾病为主的,医生开医嘱护士执行医嘱,打针发药做治疗,没有足够的时间跟病人沟通。而这里护士更多地是面对面地倾听病人,关注病人的感受!注重病人的隐私!护士像天使一样出现在病人眼前,对病人流露出的那份真情、真心和热情,让我们感动不已!我很好奇:为何他们的工作永远充满着激情和热情?当我了解了英国护理人员教育体系后,才恍然大悟!所有成年男女可以应聘做护士助理,不需要任何医学背景,觉得对专业感兴趣再继续申请专业院校。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很大,护士可以有处方权,护士可以像专科医生一样坐门诊,甚至急诊室都有护士坐诊处置病人的??当然这都需要经过资质考核。个人觉得这是英国卫生部确保护理队伍稳定性迈出的一大步!值得我们借鉴!
1. 目前英国医院院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MRSA、艰难梭菌及诺如病毒。住院病人需人人筛查MRSA,择期手术病人如MRSA阳性,去定植后方可接收住院手术治疗。对这些病人如何进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事件发生,都有严格标准操作规程。
2. 手卫生依从性达到了98%,与国内差距之大令人深思!我在临床近距离观察,不论医生护士还是护理员做的都很到位!充足的手卫生设施的配置,深入人心的宣教及岗前培训,医院的每位员工都意识到为病人提供安全、清洁的医疗环境是每位员工的职责。并鼓励病人及家属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3. 充足的医疗资源、人性化的细节管理、标准化的制度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大限度地使用一次性的材料,而且材料是环保型的可降解的,在预防院内感染的同时也突显了医院为环境保护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手术室、急症室、ICU等重点科室管理中的点点滴滴,优化流程尽可能防止及减少院感的发生。为员工提供的防护用品品种多样,可选择行强。为各级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岗前培训及在职培训,为制度的落实奠定了基石。
4. 2006年英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拯救生命大行动——减少院内感染,为病人提供清洁、安全的医疗环境。卫生部在2007年10月份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里面有对中心置管、血透、气管插管、MRSA等病人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确保医院为每位病人每次能提供正确的治疗护理,防止、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此项举措,英国院内感染率大大降低。
5.在我的要求下,我有幸跟着院感科主任工作了三天,对她们的工作态度及讲究实效性的工作作风为之感动!并获得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参加了医院的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对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新设想!
四、学习收获
在英国真是享受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国内基本上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英国教育方式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通常学生被分成几个团队,一个团队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老师授课抛出主题后会让团队相互讨论,达成共识记下来,每个团队由一个团员表达自己团队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演讲能力,能尽情表述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个人积极参与,上课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我们每周在西南卫生局的教育培训中心上课,具体内容有:团队工作、如何支持陷入困境的同事、如何做领导、自我认知等,受益匪浅!
三个月的英国之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而且我的英语也有了提升!但这三个月也是不断学习、充满挑战的三个月!全天候的英语环境、中西文化差异的碰撞、与生性高傲的导师相处。我可以自豪地说:英国的三个月,我处处以懂得自尊、自爱、自强的中国人形象展现在英国人面前!因为我们都有一个中国梦!
我进修的医院--格洛斯特郡医院
与血透中心老师合影
医院教育培训中心前
结束典礼上,西南卫生局主管Sadhu教授颁发证书